1、双方签的协议如何算有法律效力
双方签订的协议,若满足特定条件,即具备法律效力。这类条件主要包含:
1.协议双方需拥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,即可以理解和承担协议所带来的法律后果;
2.签订协议需要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,没有欺诈、胁迫等非法方法干扰;
3.协议的内容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,且不违背公序良俗;
4.同时,还需满足法定其他有效条件。
只有当这类条件全部满足时,双方签订的协议才被视为具备法律效力。
2、协议有效的法律条件是什么
法律快车提醒,协议有效的法律条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
1.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。这意味着签订协议的双方需要拥有理解协议内容、预测协议后果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。
2.意思表示真实。双方签订协议时,需要是在没遭到欺诈、胁迫等外部原因影响的状况下,自愿、真实地表达我们的意愿。
3.不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,不违背公序良俗。协议的内容需要合法,不能损害国家、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,也不能违背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。
这类条件是判断协议是不是有效的重点要点,只有同时满足这类条件,协议才具备法律效力。
3、协议法律效力的法律依据
协议法律效力的法律依据主要源自《民法典》的有关规定。
1.依据《民法典》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,拥有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: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;意思表示真实;不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,不违背公序良俗。
2.《民法典》第四百六十五条规定,依法成立的合同,受法律保护。依法成立的合同,仅对当事人具备法律约束力,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。
3.《民法典》第四百六十九条还规定了合同订立的形式,包含书面形式、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,与书面形式的具体表现形式。这类规定为协议的签订和法律效力提供了愈加具体的法律依据。